
如果班上的同學有身心障礙者,您願意跟他/她做朋友嗎?
如果是家長的您會希望生到身心障礙者的孩子嗎?
這問題點出我對Kasper的擔憂,我從沒想過會生到慢飛孩子,
但既然已經成為事實那就接受他,
除了幫助 Kasper 努力回歸與正常孩子般的生活外,
其實也很怕他在求學過程裡是否會被霸凌?
2Y8M的 Kasper 很幸運抽到公托,成為幼幼班學生了,走到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原以為我可以稍微放下心陪著他成長就好,
但事實卻讓我哭了好幾回,甚至讓我更累,
一直想分享 Kasper 上學的點滴,但我想以倒敘來說明,
共分上、下集來區分,時間回到當下,那心情是複雜也是難過的,
但如果再一次選擇,我依然不後悔這樣的選擇,
因為只有走過一遭,才能更明白勇敢面對。

Kasper 除了正常上學外,其餘時間還是要趕上早療課,
往往都是一大早先到醫院上完復健課再回學校上課,
要不就是放學又趕診所上復健課,
我天天是用兩種身份,卻有著兩種心情帶著孩子,
對於哥哥是一般生的家長,卻很愧疚他陪伴時間被壓縮,
往往要趕 Kasper 的復健課,哥哥只能第一個到校或最晚回家的那一位,
對於弟弟是慢飛的家長,卻很自責沒讓他更健康點,
所以只能咬牙不斷找尋方法幫助他,但始終追求那個無解的答案,
好幾次想放棄寫文的動力.......要不是有幾位粉絲媽媽的鼓勵,
我想應該會終結臉書了吧!

為了怕 Kasper 上學無法適應,我們事前做了很多功課,
透過許多治療師的評鑑溝通下,選擇住家附近第二早療資源豐富的學校,
壞處就是與哥哥不同校,在接送往返各奔東西是最辛苦的地方,
尤其下雨天是我最害怕,有幾次騎著小綿羊戴著孩子還自摔了幾回,
在暑假期間,很謝謝幼幼班兩位老師,
可以讓我帶著 Kasper 先到教室適應四回,
第一次見面只見 Kasper 一直躲在我屁股後面,
到第四次見面 Kasper 可以自行拿著玩具在一旁玩,
老師分享上學期也帶過一位慢飛天使,那位孩子是聽障,
雖然沒有語言,但動作發展、生活自理是OK的,
不斷請我要放寬心別擔心孩子,現在 Kasper 對環境越來越熟悉,
之後再加上同儕學習,他一定會進步很快的,
同儕的力量有時會讓大人吃驚,因為那位孩子學期末會開口說話了。
我與物理潘老師分享 Kasper 幼兒園老師有經驗,應該可以更快融入,
只見潘老師回我,老師很樂觀很好,再觀察看看吧!
當時我不知樂觀是什麼意思?後來我才知樂觀的背後意義。

很多早療媽媽曾提點我,去特教班或發展中心會對慢飛孩子比較好,
畢竟家長的同理心會多一些,甚至會更友善的對待孩子,
不過當初鑑定結果我們只能以特殊生進普通班,
所以我們夫妻自然相信專業的評斷,
希望透過一般生可以幫助慢飛的 Kasper 盡快適應團體生活,
開學第一天我與阿母一起送 Kasper 進教室,一看到很多同學與家長,
Kasper 有些不安,但馬上又被玩具給吸引過去了,
我們拿了一樣玩具找了一個座位坐下,誰知有位A媽媽插著腰說,
每個椅子後面都有名字,這突如其來的聲音是有點嚇到我,
畢竟這麼小的孩子要認字不容易,但我們還是依照A媽媽找名字,
就這麼不巧 Kasper 只是從她孩子的右手邊換到左手邊,
是的!他們是隔壁同學ㄋㄟ~但下一秒令我傻眼,
馬上就叫她兒子起身去玩別的玩具,
那剛才的指令是希望我們走開的意思嗎?
所以才為難我們要找對名字的椅子嗎?這樣的小插曲沒影響孩子心情,
孩子們依然各自玩得很開心,只是大人心情有很多問號?
一個月後,A媽媽又突然大聲斥責說誰放錯置物櫃啊?
說巧不巧被點名的是 Kasper ㄋㄟ~
此時老師急忙說,今天我們有換過位置囉!A媽媽才小聲說是喔!
後來我想A媽媽對於放對名字這件事應該是很在意的吧!?

開家長會時,因特殊生會提前開會,所以我避開與其他家長開會時間,
其中我聽到B媽媽講述A媽媽很驕傲的提到自己孩子,
我家小孩很早就戒掉尿布,這樣才不用麻煩老師,
我在家切菜、炒菜時,我就會訓練兒子在一旁整理菜,
像四季豆的絲都能拔出來,該做到的規矩就是要做到,
從小嚴格訓練好,這樣孩子才能照顧好自己不用麻煩別人,
我告訴B媽媽,如果孩子聽懂規矩那都好,
但如果妳說坐下,孩子連坐下都聽不懂那要怎麼嚴格呢?
因為我對 Anderson 是軍事化教育,但這一套卻在 Kasper 使不上力,
不是我不夠嚴格,不是我不夠堅持,原因是孩子根本理解不來啊!
不可否認一個班級會出現恐龍家長或直升機家長,
但我仍相信他們出發點都是以孩子好為主,
只是看的角度不同,做法也會有所不同,
而在這也想提點其他家長,其實現在學校裡一定都會有特殊生,
但我們沒有傳染疾病,只是孩子在某些程度上有遲緩,
慢飛的孩子一直有顆天真可愛的心等著大家與他/她們交朋友喔!

開學第二天,園所的主任聽聞 Kasper 第一天表現良好,
還特地入班觀察要獎勵,主任相信日後會越來越棒的,
我苦笑回答,美好總是一瞬間,時時有危機意識才能讓我心安些,
這樣才能快速應對孩子每個挫折,主任還開玩笑說我太擔憂了,
但事實證明我沒說錯,從第三天起只要上學 Kasper 就會哭,
一開始我把車子停好走進校園就哭,更別提是走進教室不哭才怪,
後來只要離開家門說要去學校就哭,甚至嚴重前一晚說要上學就哭,
於是我只能天天改變路線,一路騎一路數數,從1數到不能數下去,
當他發現重疊路線是去學校的路程就又開始哭到學校了,
此時我就會覺得原來 Kasper 不笨嘛!那說道理時怎麼又聽不懂呢?


往往我們都是第一個到校,卻是最後進教室的,
我會帶 Kasper 逛校園一圈順便練肌耐力與腳力,
走著一高一低的木階是我們母子待最久的地方,
畢竟慢飛孩子能否站起來?對於慢飛家長是第一步心願,只可惜放鬆心情後,要進教室 Kasper 又開始飆淚了,
而且這樣的狀況持續一年。

老師認為是我保護 Kasper 太好了,所以分離焦慮症才這麼嚴重,
為了找答案,我問了所有的治療師,
是因為我的關係,所以才讓孩子分離焦慮症嗎?
但治療師告訴我,分離焦慮症是只要與父母分開就會,
且任何地點都會,但上早療課時 Kasper 卻能獨自進教室上課,
還會開心跟治療師打招呼,所以證明分離焦慮症不是很嚴重,
回報給學校老師了解,她告訴我上早療是短時間,
但來學校的時間比較長,相對孩子的心理會更沒安全感,
不過好處是 Kasper 收放很快,不會一直長時間哭,只有想到才哭一下,
再轉移又能收,我明白常常當個愛哭鬼誰會喜歡呢?
原以為他不懂,所以我把所有治療師的名字念一遍,
問他要去上這些老師的課嗎?他回答好,
但說了班導名字時,他的反應就是不要然後就哭了,我也很無奈試了很多方法,就是無法讓 Kasper 不要哭著害怕去上課。

往後的日子我也常聽到老師說 Kasper 這做不到那也做不到,
心中其實滿感概的,因為一開始就跟老師說明 Kasper 的生活自理是0,
我明白老師只是好心提點,讓我可以更加注意,
例如:1、大便這麼不舒服,怎麼不會告知呢?
2、帶著口罩上課,要吃東西喝水怎麼不會拿下來呢?
3、吃飯總是無法自行吃完,所以老師會先看顧其他孩子,
等有空才能幫他,往往就是最後一位才能吃完。
4、有些指令聽得懂,有些指令又聽不懂,常常要說很多次才行。
綜合很多諸如此類的問題,老師問我 Kasper 會是故意的嗎?
是選擇不聽嗎?是媽媽沒教嗎?還是在家都幫他太多呢?
因為班上有位孩子就是家裡很寵,吃飯都是用餵的,
後來上課一星期會自行吃飯了,媽媽就是要放手才行,
會不會上早療課只是上心安弄錯方向呢?

當下聽到其實我很難過,過去 Anderson 幼兒園老師的提點,
我都會很欣喜接受,並謝謝又謝謝有老師幫忙看顧著,
但換成 Kasper 我卻無法接受了,因為我跟孩子一直接受早療訓練,
我了解很多時候不是短時間就可以訓練而成的,
此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潘老師說的樂觀是什麼?
一般人覺得常理的動作及行為,怎麼套在慢飛孩子就是老學不會呢?
每個正常孩子都是獨立個體,慢飛孩子也是如此,
同樣的病症也會有所不同的狀況發生,我認為老師應該會明白 Kasper,
老師卻從明顯病症下定論,覺得 Kasper 沒語言,
應該跟那位聽障孩子有相同症狀,所以動作發展應該沒問題,
但其實對待每位慢飛孩子一定要避免以偏概全,才不會造成誤解。
我只有苦笑問老師,隔壁班就是特教班,老師您有看到嗎?
一位特教老師要教一位慢飛孩子是要花很久的時間,
有時只光教刷牙,有可能就是一學期甚至更久,而且還一對一教喔!
我們都知道 Kasper 理解力就是不足,如果能多看優點少看缺點,
這樣孩子是否會進步更多呢?B老師笑笑沒答我。

讀了三個月,我看到 Kasper 越來越不開心,
常常都會去轉衣服,治療師說那代表心中很焦慮,
但他又不會表達,我根本無法得知發生甚麼事了?
有一天放學接他,我總是在窗邊先觀察,我看到一位同學正在弄他,
我原以為是同學跟他玩,回家才發現 Kasper 身上好多處抓痕,
有些甚至都流血破皮了,隔天反應給老師了解,
幸好老師態度很中立,沒說孩子碰撞總是難免的,
而是表明會告知那位學生家長,且未來會更加注意,
但老師也打趣跟我說,有些同學就是會這樣,專找一些不會生氣的同學,
Kasper 很可愛,不舒服不會表達不悅,所以同學也比較喜歡跟他逗,
像有些同學就會告狀,反而就容易打起架來,最後就是兩敗俱傷,
此時也讓我擔憂了,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很多回了?

另外在學校,我們有申請到物理、職能、語言老師到校輔導,
不過一學期只有二次,對我們來說資源相當珍貴,
其中物理老師帶到戶外教導,當時 Kasper 都願意配合指令動作,
但一看到自己的班導與同學出現,那表情我永遠記得,
他臉部瞬間變焦慮,物理老師要他做出指令完全都不敢動,
最後班導要帶小朋友進教室,我們也讓 Kasper 跟著班導,
但他的表情就是不願意又大哭,還一直拉著我不想放手,
最後是班導硬帶他走進教室的,後來留下我、物理師與巡輔老師,
巡輔老師甚至打趣說,我剛剛都只敢背對班導,不敢直接對到臉,
物理老師站中立看法,畢竟我們外來也會造成老師壓力,
老師也怕做不好,所以才比較嚴肅些,
但這也說明大人嚴肅起來都會讓人有壓力了,那孩子一定也感受到了。

後來物理老師也入班觀察,發現 Kasper 總是與同學站遠遠,
物理老師只是輕輕推拍 Kasper 要去靠近同學近一些,
後來我看到 Kasper 坐到其中一群同學內,雖然他依然沒互動,
但至少是近距離觀察學習,此刻才讓我覺得他不再是教室裡的客人,
物理老師也請班導再申請生活助理員看看,
因為看得出 Kasper 慢熟需要有個人提點,這樣孩子也能進步快一些,
更能讓老師輕鬆些,但老師直接回絕,以他的狀況一定申請不下來的,
寫也是白寫,在我們兩位老師可以控制下,我們都可以承擔的。

此時重新聯合評估又到了,重新鑑定安置也到了,
於是我心中也悄悄想做一些決定,那就是還要繼續讓孩子就讀嗎?
我跟老公討論又討論,如果去讀特教班是否好一些?或是轉學呢?
還是乾脆不要讀了,停一年之後再讀呢?
我找了巡輔老師開了會,長達四小時,
把我這三個月疑問及觀察的事都說給巡輔老師聽,
其實很多慢飛家長的心情是很無奈的,總是無法對一般生家長敞開心胸,
因為得到的回應就是怎麼有可能?太誇張了吧!別想太多了,
慢慢的這些慢飛家長也不願多談了,
坦白說如果想得開,有誰會想要想不開呢?
如果孩子的腦袋可以聰明點,那又何必走上慢飛這條路呢!
我告訴巡輔老師,我可以很明明白白告訴妳,
那是因為妳我都明白慢飛孩子需求,但我無法跟老師坦白,
因為我不希望讓老師覺得我不相信她的專業,
更不想破壞親師溝通這一環,所以想透過專業的第三者來解套,
結果巡輔老師說,媽媽妳知道嗎?人與人相處最難的就是溝通,
但我還是會努力去讓老師了解,畢竟這是我的責任,
要提點慢飛家長,巡輔老師往往是教學校老師更了解慢飛孩子,
所以如果有溝通不良,一定要先找巡輔老師。

我也詢問其他治療師的看法,
大部分治療師都有觀察出學校讓 Kasper 產生壓力,
覺得如果可以換老師是不錯的選擇,
其中職能李青玲老師覺得 Kasper 的班導較主觀,
想改觀很難,但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其實不見得是壞事,
因為班導說的沒錯,上早療只是單一訓練,但上學是整體化比較,
有時從第三者沒接觸早療訓練的人會看出不同的觀點,
如果妳覺得孩子現在痛苦所以不要學習,轉到很安全的環境,
但始終他還是沒學會啊!但是他很快樂,相反的,
如果痛苦可以學會成長,那不是也是好事,只是要撐過痛苦期。

後來我稍微透漏給班導訊息,如果孩子轉到特教班,
對於孩子與老師是否會好一些呢?B老師沒直接回答只有嘴角笑一下,
A老師是最常跟我聊天,巡輔老師也告知我,
她算很有心一直有幫 Kasper,只是有時主觀比較強一些,
A老師問我,媽媽!妳應該是最了解孩子的啊!
所以妳不要一直擔憂孩子啦!要學著放手才行,
老師認為是我太擔憂,所以導致 Kasper 膽怯,
當下我卻啞口無言滿滿是問號?回去是痛哭,原因是 Kasper 沒有口語,
不會表達情緒,所有動作能力發展也不佳,在這樣的情況下,
我們就是不斷玩猜猜看遊戲,試問我又怎麼肯定說我了解孩子呢!
面對一般人如果我說是!我了解!那他們又會告訴我,
對孩子要堅持、放手、不要想太多,孩子就會好了。
如果我說不是!我不了解!那他們又會告訴我,怎麼可能啊!
妳是他媽媽ㄟ~怎麼會不了解呢?
但其實很多早療媽媽可能花了很長時間,有的花了十年,有的花了六年,
靠著一點一滴東猜西猜慢慢了解孩子的,所以我也很無奈,
對於孩子許多未知的可能,我都只能想辦法去解開,
但其實我也很想問,Kasper!你了解媽媽的苦心了嗎?
要不你為何要讓媽媽猜這麼久呢?

隔沒幾天,到台大帶著感恩的心去謝謝潘老師的教導,
同時也回診要拿報告,結果被權威的盧醫生狠罵我是失職的媽媽,
孩子的狀況不穩定,那是當然的,都是妳這位媽媽害到孩子的,
想想一星期內被老師認為我是不放手的媽媽,
同時又被醫生說是失職的媽媽,當時的心情很想死,
因為我不斷積極想幫孩子的心,卻瞬間都瓦解了,
這麼多年了,我也很累啊!看著孩子進步不多,我比誰都緊張,
如果我不放手,就不會讓孩子提早去上學,
如果我是失職媽媽,我大可不必東跑西跑醫院,
但我沒放棄,依然堅持想幫助孩子的心沒變,只是心很冷很痛,
當時非常感謝一位粉絲媽媽@Judy Hsu,
那段時間她與我分享許多過往的經驗,
讓我重振信心繼續幫助孩子,真的很感恩。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佼佼者,在 Kasper 求學階段,
我只希望孩子學會常規的生活自理就行,
如果當孩子早已經輸在起跑點上,那又何必追那終點呢?
因為起點也是終點,至少我對孩子一直是這樣的觀念,
我想告訴大家,這就是面對慢飛孩子的日常,
可能今天會了,明天又不會了,但在早療家長的心裡,
考好成績不是重點,而是孩子的健康,
是否可以跨越每個階段才是早療家長心中所擔心的,
所以訓練能力提升,最能看出孩子健康與否,
因為有了體力,才能戰勝下一個階段的開始。

沉澱許久的時間,再回頭寫下這些點滴,
看著老師給的照片,Kasper 幾乎是不笑,
原本 Kasper 上學我應該很開心,但我卻與孩子哭了好幾回,
有時別人總是先看到家長的反應,其實都忽略,
有可能是先看到孩子的不安才讓家長不安的,
在教育孩子上沒有誰對誰錯,只要出發點為善都能看到孩子表現優異,
至於 Kasper 去留為何?將在下集解答。
有興趣的朋友們,
不僅分享好吃的美食、好玩的景點外,
以這樣的經驗分享讓大家也能了解不同慢飛的孩子,
其實他/她們都是很天真可愛。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