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土耳其美食,
印象裡只有吃過沙威瑪與冰淇淋,
異國料理總會讓人期待不少,
每每坐公車經過都被轉角招牌吸引,
沒去過土耳其的我們,
來怒吃土耳其料理也挺不錯的。
位在南京東路精華地段,
在三角窗的[番紅花城]滿顯眼的,
一樓主要是外帶區和廚房,
內用可以上二樓用餐。
二樓座位不少,
說到土耳其美食,
印象裡只有吃過沙威瑪與冰淇淋,
異國料理總會讓人期待不少,
每每坐公車經過都被轉角招牌吸引,
沒去過土耳其的我們,
來怒吃土耳其料理也挺不錯的。
位在南京東路精華地段,
在三角窗的[番紅花城]滿顯眼的,
一樓主要是外帶區和廚房,
內用可以上二樓用餐。
二樓座位不少,
不用煩惱揪不到人,
自己獨享也能享用泰式料理,
想吃就吃說走就走吧!
[大城享泰食]有兩間分店,
分別中科店與大坑店,
我們選擇靠近蝴蝶橋的大坑店,
周圍感覺像寧靜的住宅區,
不過附近餐廳也不少間,
先收入口袋名單有機會再來踩點。
店內空間還算寬敞,
帶點南洋風元素。
龍岡的米干很多,
每間都各有特色,
吃了幾間米干料理,
[阿美米干]算符合我們的胃。
[阿美米干]地址雖在平鎮區,
但離中壢龍岡忠貞市場很近,
堅持傳統手工的米干,
外觀裝潢上明亮又氣派,
與大多米干店不太同。
內部融合了現代風與雲南傳統設計,
位子滿多的但用餐時間一位難求。
年初到越南吃過料理後,
不知是因為疫情關係?
還是好吃的店家都拒絕入場享用,
所以回國想吃不錯的越南料理好解饞。
看了非凡介紹[銘記]好幾回,
就深深被美食吸引了,
雖然在比較偏遠的汐止卻有好口碑,
但到假日總是一位難求。
[銘記]餐廳有非常大的庭園,
還有附設停車場,
但停車位容易沒位子,
紀念日就是吃大餐的最佳藉口,
主打在400度的高溫火山岩石上,
可以自己動手煎牛排,
剛好看到有推優惠券,
二話不說就衝了。
[凱恩斯]在學生時代跟同學吃過一次,
後來一直想帶 Sunny 來吃卻收店了,
經過N年後重新在台北設店,
目前台北大安、台中公益、崇德,
還有高雄巨蛋共四家分店。
之前到美麗的圖書館造訪幾次,
總是發現[大漢饌雲南拉麵]都是人潮,
於是我們也前來一探。
用餐時段總是鬧哄哄,
人多時會採併桌方式,
位置都是由人員安排。
雖然招牌寫著雲南拉麵,
但其實還有米干、米線、巴巴絲可選擇。
總覺得慶生或特別節日,
沒來個大餐怎麼有FU呢!
而牛排是約會最佳首選,
[地中海牛排館]是很多人推薦的,
剛好趁著生日來消滅口袋名單。
[地中海牛排館]位在歐華酒店一樓,
恰好是在林森北路與民族東路交叉口,
開車前來地下室有停車場可停車,
坐捷運到圓山站或中山國小站都OK,
出站後步行往歐華酒店即可。
裝潢上雖然較老派,
源自一段母女曾經的約定,
老闆娘的母親生前罹患憂鬱症,
認為自己沒有用常難過,
後來老闆娘認為母親有好手藝,
就提議我們來開餐館吧!
只記得母親當時聽了眼神發亮滿滿笑容,
於是[女人故事館]就開始了。
在竹南的小巷弄中打造歐式建築,
差點讓人遐想是民宿了,
老闆娘希望用料理分享故事,
一方面緬懷母親外,
另一方面讓來的客人也能分享彼此的故事。
[328加東叻沙]深受當地人與美食家的喜爱,
是到訪新加坡旅人必吃的美食之一,
更榮獲2016年與2017年的米其林推薦,
海外第一家店選擇微風台北車站二樓開設,
且台灣分店菜單將融合更多元的南洋料理。
來到北車站的二樓,
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地方,
在這也算美食競爭之地,
如果業績不好沒多久就會換新東家,
而[328加東叻沙]從設計裝潢,
濃濃的南洋風味很吸引我們注意,
尤其牆上還特別標示米其林認證必吃美食,
這讓我們更好奇不來吃怎麼行呢!
很少到京站覓食的我們,
久到再次進入,
許多店家都改朝換代了,
既陌生又熟悉的FU,
對於[小湯匙]有種似曾相識感,
這是晶湯匙、銀湯匙旗下品牌,
主要以泰式為主,
而[小湯匙]則以越式料理為主,
目前只有二間分店,
在台北京站與高雄夢時代。
[小湯匙]在京站四樓緊鄰著晶湯匙,
開放式的用餐空間分成左右兩側及對面,
中間隔著一條人潮大街,
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附近有不少特色餐廳,
而【Oridream Food】以外觀及DM吸引我的目光,
尤其那甜點布里歐火山,更是讓人好奇,
我承認是外貿協會一員,於是我們就這麼晃進去,
一直照不到空無一人的全景,
所以就擷取官網照讓大家瞧瞧。
註:此照片截取歐維聚官網照
店內的氛圍相當輕鬆、舒服,
處處可以看到手繪插圖,
除了一樓座位區外,
地下一樓也有座位,
炎熱的天氣,有時還真不知要吃什麼?
此時腦中就會閃過東南亞料理,
那酸V酸V帶點辣真是開胃啊!
趕緊找一下口袋名單,
發現【越廚】正合我意ㄋㄟ~
位於劍潭站附近的【越廚】,
是由卸下焦糖哥哥封號,
改以本名陳嘉行明星所開的店,
當初他因為在巴黎吃到好吃的越南河粉,
才讓他興起開餐廳的念頭,
他知道扮演哥哥不是走一輩子的位置,
改以本名重新出發,結果就遇到電視台封殺、吃悶虧,
上通告被其他藝人鄙視等各種難堪,
近幾年韓國料理在台灣愈來愈受歡迎,
陸續也有許多韓國當地知名的美食進駐,
【魷魚大叔】從開幕時我的靈魂早就被吸引了,
不過 Sunny 對韓國料理總是興趣缺缺,
所以一直沒機會造訪,
剛好在不餓的情況下進來嚐鮮,
想不到這一吃卻讓 Sunny 食指大動。
來自韓國首爾的人氣美食【魷魚大叔】,
在韓國已經開了20幾間分店了,
而在台灣不知不覺也開了兩間分店,
有別於第一家以工地為主題的居食屋,
第二間位於信義區的 ATT4 FUN 4樓,
裝潢改走布帳馬車風格,
每當天氣炎熱或想開個胃,
不知不覺就會想到泰式料理,
那酸辣開胃的美味菜色,
就足以讓人猛扒飯好幾碗ㄋㄟ~
至少我們吃泰式料理就需要飯桶了。
我們突然興起隨意找到【泰品】,
想不到吃過一次後,就二訪接著三訪了,
就連許多外勞也會紛紛來這回味家鄉味,
後來上網查詢才知道食尚玩家有採訪過,
老闆本身是泰國華僑,且廚師皆為泰籍資深料理好手,
以吃到飽打出名號,可惜不敵物價上漲,
在2016年5月台北中山店已歇業了,
現在僅此三重店一間無分店考量,
總覺得高級享受,需要有點衝動+藉口才行,
畢竟我們沒有含著金湯匙出生,
趁 Sunny 的生日藉口,順便來消滅口袋名單之一,
終於有機會與【A CUT牛排館】相見了,
據說牛排教父鄧有癸也曾指導過ㄋㄟ~
【A Cut 牛排館】位於台北國賓飯店內的B1樓層,
昏黃的燈光有種神秘和期待的氛圍。
走進低調奢華的大門,迎接的是滿牆珍貴美酒,
從2009年到2015年連續榮獲「最佳卓越獎」的肯定,
並推薦為葡萄酒愛好者必須知道的餐廳,
這裡有專業的侍酒師,